东方网4月5日消息: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今天在此间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涉及各国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利益,已成为国际环境外交中的热点问题。
秦大河在今天召开的首届中国气候大会上介绍说,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放供各国签署。这一公约旨在限制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自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举行以来,至今已举行了七次缔约方大会。
秦大河说,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5.2%,朝着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的方向迈出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步。但是,美国等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并不打算执行《京都议定书》,在谈判过程中不断设置障碍。今年2月,美国还公布了替代《京都议定书》的减少温室气体新计划。
秦大河认为,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外交谈判和斗争还会进行下去。他预计,今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这个问题仍将是大会的热点和焦点之一。秦大河说,我国气候工作面临着在国际环境外交中维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权益以及保护全球环境的双重任务。
选稿:周玮 来源:新华网 作者:董峻 张晓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