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4月5日消息:4日上午,由重庆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悼念遗体捐献者暨遗体捐献者刻碑纪念活动在龙台山陵园举行。由于遗体捐献本身的特殊性,此次主要由遗体捐献者家属参与的纪念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据重庆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周清梅介绍,这是重庆市为遗体捐献者第三次进行刻碑纪念活动。连同此次刻碑的志士在内,重庆市为遗体捐献者专门刻置的纪念碑上已经有了81位志士的名字。
周清梅说:“我们纪念这些先行践诺的捐献者,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在医学科学的意义上并没有结束,在人道主义的意义上、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上,也都将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去年5月已填写了遗体捐献的登记表。他说,遗体捐献者的志士们的爱心还留在人间,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还在别人身上延续,他们的人道、博爱、奉献的事迹永远感动着人们、教育着人们,促进着人们的相互理解、友谊和合作。
重庆市医科大学76岁的汪义达老人,老伴去年6月去世,并将遗体捐献给了医院。他说,在纪念碑上看到老伴的名字,就感觉她还在我身边一样。
父母相继去世并双双捐献了遗体的王世奇,在纪念碑前放上了一束黄菊花。他说,我尊重并支持父母捐献遗体的行动。在这里纪念他们,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开明和伟大。
83岁的马缙老人是汽车兵出身,老伴去年去世后,第一时间将遗体捐献到医科大学。他说,捐献遗体不仅是我老伴的遗愿,也是我的愿望。现在看到她的名字刻在碑上,我能感觉到她的生命还在延续。
谈到为什么会想到捐献遗体时,他说:“我和老伴都知道,死人不能跟活人争地。而且我开了一辈子汽车,懂得就算汽车的引擎坏了,其它的零件还有用。人也是一样,死了,但其它的器官还能给医院研究,为后代的医学发展做一点贡献。”
尽管社会上对遗体捐献还存在不少误解,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理解并接受遗体捐献。据龙台山陵园主任袁孝权介绍,平常有人来陵园扫墓,看见红十字会为遗体捐献者刻置的纪念碑,都会停下来,默默地看着上面的名字,有的人还会献上一束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