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27日消息:日前,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2002年年报披露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比较详细的阐述了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披露中的热点问题。那么,作为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他们又是如何来评价2002年的年报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
北京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张连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年年报无论从披露的质量还是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市场逐渐成熟的一个标志。
他认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正在加强。由于行业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200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上市公司会计审计问题专家技术援助小组,在上市公司年报和中报审计期间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会计、审计等方面的技术咨询。而且,还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等规范行业的相关规定,这些都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同时,张连起认为,虽然2002年年报的披露有了一些改善,却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些公司为了避免退市或是调节利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来调整公司的财务报表,利用调节成本增加盈利,有些注册会计师迫于外部压力在本该出具“否定意见”的时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另一个问题是会计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在会计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与政策制定部门的相互磨合。
对此,北京中威华德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瑞芳指出,从年报中显示,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利润分配方案,高派现、高转送现象普遍,且以现金分红为主。有一些公司为达到再融资要求而实施低派现,有19家公司存在利润超分配现象。事实上,上市公司的高分红、高分配受益最大的是大股东。监管部门应关注某些为了不良目的而进行分红的公司。
一位资深的业内专家非常关注年报的补丁现象。2002年年报的更正公告、补充公告还是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数据的修改更是让人深恶痛绝。因此规范年报主要内容的修改,尤其是一些重要数据的修改,并对其加以限制非常重要。还有就是年报的预约时间应当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