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说明 :铁凝自认为重要的小说都是在河北写成的。
49岁的铁凝去年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成为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 位统领中国文坛的掌门人,是首位未到50岁就担任该职务的作家,也是首位担任该职务的女作家。 铁凝的当选,外界认为它宣告了中国作协“权威时代的结束,男性时代的结束,传统时代的结束,老人时代的结束”。 作为作家,铁凝是成功的;作为官员,人们认为她“当得很好”;作为女人,这位至今未婚的正部级美女作家说,“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我也希望有好的家庭,好的婚姻,只是还没准备好”。 2006年11月12日,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成为继茅盾、巴金之后第三位统领中国文坛的“掌门人”。 中国作家协会既是一个由7000余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又是一个国家正部级的单位。在其58年的历史中,仅有过茅盾和巴金两位主席。与前两任相比,茅盾是在53岁时走马上任,巴金则是以80岁高龄担任该职,而本届作协主席的年龄首次降到50岁以下,同时铁凝还是担任该职务的首位女作家。 当选作协主席一度落泪 对于铁凝当选的意义,外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宣告了中国作协“权威时代的结束,男性时代的结束,传统时代的结束,老人时代的结束。”对于这4个结束,铁凝认为是权威时代的结束,“中国作家协会的前两任主席,我想,他们那是真正的权威。但是现在的中国文坛,可能不存在这样的权威。但同时呢,又有另外一种局面,我想可能是群雄突起。” 对于铁凝来说,河北是个特殊的省份,这里有她成长、成名的所有记忆。就在当选中国作协主席不久,在接受河北一家媒体采访时,向来坚强的铁凝一度落泪,她觉得,不能割舍得太多了,“我想那是终身不会离开的,因为写作的起步就是在河北省。几乎我所有的我自认为重要的小说都是在河北写成的。” 铁凝十四五岁读中学时,有一次写了一个7000字的作文,铁凝的爸爸把她带到《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家,虽然徐光耀当时冷落了铁凝,但看完留下的作文后一周铁凝再去他家时,徐光耀肯定了铁凝写的就是小说。可以说徐光耀就是铁凝的启蒙老师,铁凝开始做作家梦。 中学开始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 为了实现作家梦,中学时代的铁凝便开始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1975年,高中毕业后铁凝作出她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抉择,她放弃了当文艺兵和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决定下乡插队,每天坚持写日记,期间她有多篇儿童文学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978年冬天,铁凝以儿童文学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由中国少儿出版社举办的一个讲习班,在这个讲习班上,她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见到了时任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先生。 铁凝回忆说:“有一天通知我们说,要去拜会茅盾,就在茅盾家的院子里面,后来我们这些人就去了,那时候年龄很小,见了大人物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是很紧张,他应该坐在轮椅上,我记不清楚了,他眼睛不好,视力已经好像不太能看清人了,他跟我们讲一些话,老实说,我真记不清楚了,因为年龄小,加上心情也特别紧张,忙着和他照相,那时候就忙着和他拍照。很多作者就簇拥在他身边吧。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温暖的。” 与茅盾先生的那次会面给铁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谈到中国作协第二任主席巴金时,铁凝却深感遗憾,直到巴金先生病逝,她也没能近距离接触过这位文学前辈。
■对话50岁的铁凝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还没准备好 铁凝一直有文坛“美女作家”之称,围绕铁凝的话题也往往由这个称呼开始。与“美女作家”一样吸引眼球的,还有铁凝的婚姻问题。年届50的她至今未婚,依然过着独身的生活。 记者:独身是一种追求,还是一种缺失? 铁凝:不是追求,那就太做作了。当然可能有人有一些想法,就是他要独身,他就是想好了,我没有。我很坦率地说,就是我也希望有好的家庭,好的婚姻。但是呢,其实也说过很多了,就是人生的每个阶段不同。有人会说,你要什么样的条件?我还是举个例子吧。就是,日本的电影演员栗原小卷,栗原小卷在40几岁快50岁的时候,也是媒体问她说,为什么还是独身?就像你一样发问,你为什么还是独身呢?她说,我还没做好准备,以我当时小的年龄,我就不理解她为什么还没做好准备。后来,我忽然明白了。 记者:明白什么? 铁凝:这个是有做好准备和没做好准备,她不是夸张,她是可能有方方面面的,她是不是就变成了独身主义我不知道,我只是说我不是独身主义。但我只是说我愿意做好准备,但这个准备也不是强人所难。因为这个准备,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第一,你会对婚姻,对好的婚姻有一个美好的希望,但是你先做好失望的准备,才能真正的对婚姻产生希望。 记者:茅盾、巴金、铁凝三个名字排在了一起,你有优越感吗? 铁凝:我跟他们不可比,没有可比性,所以我真的是没有优越感。我倒是有一种责任感,在我没有任何资本可以炫耀,我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新的,对这个位置来说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 记者:从2003年开始,先后有湖南、上海、山西、辽宁等地的少数作家宣布退出作家协会,是否是作协的凝聚力出了问题,还是作协本身这种制度已经过时了? 铁凝:这是我和整个新一届主席团应该非常重视的,非常认真对待的事情。作协的这种制度,就叫做专业作家制度,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词,叫供养制,就是体制,作家协会的体制内的这个作家,我想还是要考虑他的历史的渊源,在这个体制内,毕竟也成就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这些作家也有老中青几代了,他们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出的贡献,也是不能否认的,你不能背过脸去的。 记者:这种供养是有条件的,施恩俸禄会不会给你们的创作带来别的影响? 铁凝:我是把它看得很神圣的。专业作家倒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在当时。就是我人生的预设的一个追求。就特别希望有足够的时间,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能够写作而不是别的。体制内的作家,基本上是终身制,可能会导致就是觉得我如果不写,也没有什么压力和威胁。实际上,改革已经开始了,很多作家协会都在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就是专业作家和签约作家并行的。 记者:这种签约和这种流动性,它会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吗?或者从主观上来说,你试图去追求这样一种效果? 铁凝:我想这已经是改革的,就是在变革的一部分,所以你看,现在每一个省的协会,作家协会或者文联,他的专业作家的数量就是远远的少于签约作家数量,就是更主要的还是签约作家吧。 记者:那当了作协主席以后,是不是意味着铁凝的创作会划一个句号,或者说要划一个逗号? 铁凝:逗号肯定是有的,那连逗号都没有,那就一天24小时不要休息了。但是,我希望你也给我好的祝愿,我对自己也有好的期待,不会是句号的。 我现在想了想,不能说是很自大的说或者说,很自作多情的说,文学对我如果不多情的话,至少我对文学还多情吧。就是很诚实地说。写作是让我感到幸福的,就是我感到内心和灵魂非常充实的,就是非常安宁的。这样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怎么会放弃呢? 记者:但是铁凝当官当得很好啊,一路走来大家觉得你很适合啊! 铁凝:作家协会主席这个官,如果你真的首先把他的在意识里就把他看成一个官,那就是麻烦的开始。我的本质还是一个作家,一旦真正失掉了写作,我个人觉得我也就没有什么了。
■人物档案 铁凝,作家,50岁 1957年9月 出生,祖籍河北赵县 1984年 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 1986年 出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96年 开始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 2002年 当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2006年11月 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的成名作 《哦,香雪》是铁凝文学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发表于1982年,第二年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后改拍成同名电影,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铁凝引起了文坛的注意,去北京领奖时,冰心邀请了铁凝去她家。 1983年,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发表并再次获奖,后来这篇小说被改拍成电影《红衣少女》。在一年时间里,有两篇小说获得全国大奖,并且都改拍成电影,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两篇小说让铁凝一举成名。 此后,铁凝相继发表了《麦秸垛》、《永远有多远》、《大浴女》、《笨花》等中长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