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古巴在艰难中不断前行
|
|
2007年11月3日 07:48
|
来源:人民日报 选稿:龚萌欣
|
|
10月30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以184∶4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古巴再次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世人的目光又一次投向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一词源于印第安语,取“领土、地区”之意,是一个土著部落的名称。古巴自1902年建立共和国以来,其浓郁的古巴风情和不屈的精神气质折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随着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纪念以及古巴在第62届联大取得的胜利,古巴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冲破障碍复苏经济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以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政府,从此在卡斯特罗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古巴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古巴新政府出台的新政策触动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于1961年开始对古巴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实行封锁,迄今为止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古巴首先和东欧等国建立了贸易关系,签署了大量受援协议,到20世纪末,古巴同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和经济关系。近年来,古巴经济逐渐复苏。2005年古巴经济增长11.8%,2006年为12.5%,高于委内瑞拉居拉美首位,预计2007年为10%。古巴经济的复苏主要得益于它与欧洲和拉美跨国企业合作进行大量长期投资,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到古巴的外国游客在2004年首次超过200万人次,2005年又增加到230万人次,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古巴政府为劳动人口增加了工资,2005年最低工资由每月100比索增加到225比索,人均月薪由282比索提高到了312比索。古巴还发展了先进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免费医疗和教育,其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达到了100%。 西班牙《起义报》称,古巴取得的成绩和近年来的外交政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重要的成果:联合国大会上98%的支持率和美洲国家组织几乎一致地反对美国经济封锁就是一个明证。 成为拉美精神偶像 古巴的发展模式令拉美发展中国家羡慕,卡斯特罗个人也成为拉美的一面旗帜。 2006年是拉美的选举年,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十多个拉美国家都将在这一年举行大选。中左派领导人纷纷走上舞台,他们大多是读着卡斯特罗的书长大,对卡斯特罗倍加称赞。拉美领导人对古巴的善意使得古巴在拉美地区的外交形势明显好转。2005年,玻利维亚新总统莫拉莱斯刚当选不久,就把古巴作为外交的第一站。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自2000年以来,也是频频出访古巴,甚至直言不讳地称卡斯特罗是自己的“父亲”、“革命导师”和“思想传播者”。 与此同时,切·格瓦拉的革命精神也一直是拉美中下层人民的精神动力源泉。10月9日是切·格瓦拉遇难4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古巴在当天也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仪式。切·格瓦拉曾被西方媒体称为“红色罗宾汉”,如今更是成为世界级的偶像,头戴贝雷帽,嘴叼雪茄烟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以及拉美其他国家,格瓦拉的肖像几乎无处不在。拉美民众正是在这种对格瓦拉的精神寄托中继续前行。 和平发展是当今主流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现如今,和平发展成当今潮流,世界各国都在争取外交、经济的密切合作。 2006年12月17日,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一行10人赴古巴进行访问,意在寻求同古巴领导人建立对话机制,“开辟双边关系的新纪元”。这是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规模最大的美国国会代表团访问古巴。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继去年12月2日在纪念古巴建军50周年阅兵式上称愿意“坐在谈判桌前解决古巴与美国之间的长期争端”,他于10月26日重申,古巴愿意向美国伸出“橄榄枝”。 据古巴《格拉玛报》10月31日的报道,来自全世界52个国家的1200多名企业家将参加11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25届国际博览会。尽管美国政府对古巴的封锁设置障碍,这项活动的声誉仍在增加。西班牙、加拿大、法国、巴拿马、巴西、意大利和中国将参加,其中巴拿马是首次参加,意大利3年之后再次参加。
|
|
|
|
 |
|
|
|
|
|
|
|
|
|
国际专题 |
|
|
媒体聚焦 |
|
读图 |
英国十大鬼屋探秘 |
脑部被刺入匕首奇迹生还 |
日本从印度洋撤回舰艇 |
英百岁老妪滑翔庆生日 |
两星系上演"太空华尔兹" |
天价猫咪售价1.2万英镑 |
152条海豚"集体自杀" |
巴黎燃气管道爆炸 |
|
|